食用油有了油蛤味能不能再食用?

食用油有了油蛤味能不能再食用?

带有油蛤味的食用油表明已经氧化变质,是不能吃的。

因为经过一个漫长、高温的夏天,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空气中的氧、水分氧化,分解成低分子的醛、酮等物质,产生了“蚝味”,油脂的这种现象称为“酸败”。

食用油有了油蛤味能不能再食用

出现“酸败”的油脂不仅营养价值大大降低,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e被氧化,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被破坏,使人体健康受损,还会引起中毒和疾病。

酸败油脂中的过氧化脂质大量产生,进入人体后能诱发癌症、动脉粥样硬化和细胞衰老等。所以,食用油最好不要久放,且要存放应在低温环境下密闭、避光,并避免与铁、铜等器皿接触。

食用食用油前可观察一下保质期,同时还可以闻一下其气味是否正常,以及油中是否出现絮状物和沉淀物,若出现任何不正常,都不建议再继续食用,以免影响身体健康。

另外,没有变质的食用油,也不意味着可以“放心大胆”地使用。除了“量”的问题,还有烹调方法问题。

比如,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油烧到滚沸甚至冒烟时才将菜下锅,这种做法很不好。因为油脂在煎炸过程中,随着温度升高黏度越来越大,过氧化反应越来越强,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油温过高,一般控制在170℃~200℃之间就不会出现对机体有害的过氧化产物。

此外,在高温下煎炸食品的油脂会部分水解而生成甘油和脂肪酸,甘油在高温下失水会生成丙烯醛。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气味,对鼻、眼黏膜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。

与《食用油有了油蛤味能不能再食用?》相关的文章: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