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派盆景的两大派别与常用材料简介
苏州盆景历史悠久,名家辈出,树种以榆、雀梅、三角枫、石榴、梅等落叶树为主。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(即川派之规律)、自然两大类(派别)。
一、苏派树桩盆景中的规则派
传统的规则类苏派盆景的主要形式叫“六台三托一顶”,将树干蟠成6个弯,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,左、右、背三个方向各3枝,扎成9个圆形枝片,左右对称的6片即“六台”,背面的3片即“三托”,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,即“一顶”,参差有趣,层欠分明。
现在桩景的枝片已不受“六台三托一顶”所限,干形也力求自然多变,在用棕丝扎片的基础上年年进行细致的修剪,形成一种“粗扎细剪”的整形方法。
苏州桩景的树材多采用郊区山野,这些形态古朴奇特的老树桩挖来后,截去旧枝,使其重发新芽,然后在干的适当位置选留枝条,再将新枝用棕丝扎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s弯,如结了顶的古树。
二、苏派树桩盆景中的自然派
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,随着时代的前进,到了本世纪40年代,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,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,采用“粗扎细剪”的技法,快速成型,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。
所谓“粗扎细剪”,就是以剪为主,以扎为辅,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,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,中间略为隆起,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,状若云朵,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,为每根树桩结“顶”,从此不再向上,而是向侧枝伸展,使之更加丰满、美观。
“顶”的位置因桩而异,因势而变,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,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,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,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。
有500年树龄的《秦汉遗韵》(圆柏)及《云蒸霞蔚》(大皈松)、《盛世铭》(雀梅)等都堪称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,在全国盆坛艺苑也属传世珍品。
三、苏派盆景的常用材料
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、柏、雀梅、榔榆、黄杨、三角枫、石榴、鸟不宿等。
苏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,富有浓郁的诗情,布局简炼,章法严谨,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。
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、昆山白石、太湖石、英石等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,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。
苏州郊区光福一带栽培梅花始于宋代,相传有八百年历史,常将果梅截去树冠,对劈为二,上接骨里红、宫粉、绿萼、玉蝶等对花品种,成对上盆,这种形式称劈梅。
还有将梅的枝条吊扎,使它下垂或向一侧生长,称垂枝式和顺风式,光福梅桩以干枯花繁,形态别致而闻名全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