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花的栽培历史、生物学特征与繁殖方法

牡丹花的栽培历史、生物学特征与繁殖方法

为了更好地发展牡丹,发挥其观赏价值,本文通过对牡丹的繁殖方法、栽培管理以及花期调控方面的叙述,论述了牡丹的栽培技术。

牡丹花的栽培历史

一、牡丹花的栽培历史

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,已有1500多年的。唐代已是皇宫中珍贵的花卉,在骊山专门开辟了牡丹园。到了明、清时,黄河中下游地区牡丹、亳州的牡丹、曹州的牡丹、江南的牡丹、兰州的牡丹等都大放光彩,把牡丹真正推向“花中之王”。

现在,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荷兰等国家,通过杂交育种,已培育出了新的商品化的盆栽牡丹品种。

牡丹花的生物特性

二、牡丹花的生物学特性

牡丹为栽培种,喜欢有助于休眠的寒冷冬季和对花芽分化有利的温和夏季气候条件。较耐寒而不耐热。通常可耐-20度的低温,但温度超过32度便对牡丹有不利影响。

牡丹喜光,但不喜欢西晒太阳。其根肉质,喜燥恶湿怕水涝。适合肥沃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,土壤ph值以中性或者带酸性为适;在碱性钙质土中也可正常生长,但忌盐碱土。

牡丹植株生长缓慢,每年新梢枯萎,出现“退枝”现象,故有“牡丹长一尺,退八寸”之说。实生苗一般5~6年。

牡丹花繁殖方法

三、牡丹花繁殖方法

(1)分株繁殖。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优良性状基本不变,观赏牡丹的繁殖主要采用这种方法。牡丹没有明显的主干,为丛生状灌木,很适合分株,也较简便易行。

(2)嫁接繁殖。主要考虑的有嫁接时间、砧木、接穗和嫁接方法等几个方面。

砧木的选择。砧木通常用牡丹根豆或芍药根。用牡丹根作砧,以其较细较硬件而嫁接不便宜,繁殖的植株刚开始生长比较慢,但接穗基部较易发根,萌蘖也比较多,有利于以后分株,面且寿命也比较长。用芍药根作砧,因其质木化比较弱,操作就比较方便,而且成活率也比较高。不过,接穗的根部发的根比较少,萌蘖也不多,寿命也较短。砧木要晾晒1-2天,失水变软后进行嫁接,这样切口不易劈裂,便于操作。

接穗。接穗最好采土芽长成的枝条,其组织充实,生命力旺盛,基部容易发生新根及萌生新枝,接后成活率高。如果萌蘖枝很少,只能采用树冠上部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。接穗长度一般为5-10cm,粗度0.5cm以上,带有2-3个充实饱满的芽。

嫁接。劈接或切接后,用麻绑缚而不可用塑料薄膜条,涂上泥浆,栽入深广盆中,盆土宜潮注,栽后一般不浇水,覆土保湿。

(3)播种繁殖。观赏牡丹在培育新品种时常用,而药用牡丹则除外。当牡丹果熟后自然开裂散出黑色种子,故要在蓇葖果将要开裂前采果,把采下的果放在筛中晾晒,到9月收取种子后,立即播种。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。种子在土中过冬后,由于低温的刺激,第2年春天上胚轴伸长,幼苗出土。

与《牡丹花的栽培历史、生物学特征与繁殖方法》相关的文章:

热门文章